為加深學生對傳統(tǒng)建筑美學的認知,推動課堂理論向實踐轉化,2025年4月3日,保定理工學院藝術學院環(huán)境設計2301班學生在師歡瑜老師的帶領下走進保定古蓮花池,開展古建筑實地研學活動。師生們漫步于青磚灰瓦間,聆聽歷史回響,觸摸建筑細節(jié),在古典園林中探尋設計與文化的深層聯(lián)結。
課程亮點:古典園林中的沉浸課堂
活動以“一步一景”的探索形式展開。專業(yè)教師結合書院內的亭臺樓閣、回廊水榭,詳細講解古建筑的斗拱結構、瓦當紋樣及空間布局智慧。學生們手持測量工具記錄建筑比例,用速寫本勾畫雕花窗欞的繁復紋路,部分同學還通過攝影捕捉光影在粉墻上的流動軌跡。教師特別以書院內的碑刻為例,解析傳統(tǒng)書法藝術與建筑裝飾的融合之道,啟發(fā)學生思考如何將古典元素融入現(xiàn)代設計。
從觀察到創(chuàng)意的思維橋梁
“飛檐的曲線不僅是美學符號,更是古人應對風雨的智慧結晶?!睅ш牻處熢谥v解屋頂形制時,鼓勵學生從功能與形式雙重角度理解古建。參觀結束后,班級將圍繞“古蓮池書院建筑語言轉化”主題展開設計研討,要求學生提取書院中的文化符號,創(chuàng)作兼具傳統(tǒng)韻味與現(xiàn)代功能的設計方案。
學生心聲:歷史與設計的跨時空對話
“站在書院池塘邊,看倒影中的亭子與實景交錯,突然理解了‘借景’手法的精妙?!眳⑴c活動的陳同學興奮地分享道。活動中設置的“發(fā)現(xiàn)隱藏的匠心”趣味任務,讓同學們分組尋找書院中不易察覺的建筑細節(jié),例如磚縫間的吉祥紋樣、柱礎上的瑞獸雕刻,許多學生感嘆:“課本上的知識‘活’過來了!”
在現(xiàn)代化浪潮中,古建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,更是靈感的源泉。保定理工學院藝術學院通過“行走的課堂”,讓年輕學子在青磚黛瓦間讀懂文化密碼,在實踐探索中激活創(chuàng)新思維。這場與古蓮花池的邂逅,正為未來的設計者播下傳承與突破的種子。